广东南岭干部学院、中共韶关市委党校网站欢迎您的光临!   今天是: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校院动态>校院新闻

以历史励当下 以精神引未来——解读韶关工矿精神

来源:政治教研室 文豪发表日期:2018-05-04

  建国以来,韶关经历了一段非同寻常的工业发展历程。尤其是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作为华南重工业基地和广东省“小三线建设”的战略要地,在历史文化悠久深厚的韶关大地上,老一辈工人阶级书写了一段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华美篇章,并形成了一份弥足珍贵的工矿文化资产。以艰苦奋斗、甘于奉献、坚韧实干、追求卓越为核心的工矿精神,是韶关工矿文化的实质所在,是对曾经那段辉煌过往的镌刻与记忆,也是韶关重要的文化身份标签。立于新时代的历史方位,回望来路,挖掘和弘扬韶关工矿精神,接续老一辈韶关人创业奋进的精神生命,是为积聚当下发展的内生动力,以求韶关更好地前行。

  艰苦奋斗,是不畏艰险、开拓进取、奋发有为的优良作风。筚路蓝缕,创业维艰。建国之初,韶关的工业基础十分薄弱,工矿企业基本于荒郊野岭择地而建,创业所需的资金、技术、人才、设备等条件和资源都严重匮乏,工作条件之艰苦,今人难以想象。在艰难困苦面前,韶关的“老工矿”们没有选择心虚退却。他们以奋发自信的精神,迎难而上,高唱“我们工人有力量”的时代之歌,以打不垮、压不倒的一身硬骨,攻坚克难,书写了韶关工业的辉煌。当年,驻扎我市的地质队在深山野岭安营扎寨,住的是草棚和杉皮房,点的是煤油灯,白天一顶草帽、一个背包、一壶凉水,带着铁锤、罗盘和放大镜等老地质“三件宝”,穿行在粤北的崇山峻岭中。他们在简陋的土棚下,甩开膀子大干快上,为国家寻找和冶炼铀矿立下了赫赫战功,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研制成功作出了巨大贡献,705地质大队亦因此被国务院授予“功勋地质队”荣誉称号。而这仅仅是韶关工矿发展历程中的一个侧面和缩影,管中窥豹,韶关工矿文化中的艰苦奋斗精神由此可见一斑。

  甘于奉献,是牺牲自我、成就事业、无怨无悔的高尚情怀。坚守使命与责任,甘于牺牲,耻于索取,是曾经那个年代韶关老工矿们共同的价值追寻。当年,在国家的号召下,为了支持韶关工矿企业的发展,全国各地的工程技术人员源源不断赶赴韶关,仅1958年11月份报到人数就达2万多人,而当时韶关市区的人口也就不过10万人。他们告别繁华的都市,背井离乡,来到韶关的深山荒野,将自己的青春热血奉献于斯。当年,在下庄负责冶炼铀矿的技术负责人王明健接到过两封电报。第一封电报:奶奶病危,速回。因为保密需要,他只能答复:在广东工作忙,无法回去。几天后接到第二封电报:奶奶死了。这个由奶奶带大的年轻人红着眼睛忍着泪,走回了他的水冶厂车间。原曲仁矿务局生产处处长、副总工程师余代尧,如今已年近八旬,自1962年重庆大学采矿系毕业后便来到曲仁矿,扎根奋斗不曾离去。这一个个老工矿的身影,正如一个个注脚,鲜活地诠释着韶关工矿的奉献精神。

  坚韧实干,是信念坚定、舍我其谁、真抓实干的务实风格。囿于发展条件和配套资源的限制,在韶关工矿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过程中,历经了种种困难与挫折。但靠着一种在困难与挫折面前不灰心、不放弃、百折不挠的韧劲,以及不空谈、不务虚的实干精神,克服了重重困难与挫折,铸就了一个又一个辉煌。这种韧劲,源自于一定要干,一定要干成的坚定信念,以及舍我其谁的强大自信和责任担当。而这种实干精神,则内含于脚踏实地,务实求真的干事品格。丹霞冶炼厂,为了不再受制于设备生产商,孙照吉和同期入厂的一群年轻人,初生牛犊不怕虎,凭着大学所学的知识,在各自岗位上日以继夜地研究,一项一项地攻破生产设备及生产工艺上的难关,为丹霞冶炼厂的发展铺出了一条平坦的大道。诚如莫高义书记在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大力弘扬工矿精神主题活动上的讲话中所言,“韶关工矿曾经的辉煌,不是想出来的,不是说出来的,而是靠着对党、对国家、对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奋斗出来的。”这正是对坚韧实干这一精神的深刻诠释。

  追求卓越,是拒绝平庸、精益求精、勇于创新的崇高境界。这种精神既体现在工矿人对自身的要求上,也表现于他们对事业的追求上。在韶关老工矿们的字典里,没有“差不多”“还可以”“无所谓”“投机取巧”等字眼,有的只是执着于工作的“傻劲”。正是凭借着这样一股“傻劲”,韶关工矿领域在曾经的那个年代,涌现了一大批先进典型人物:仅1959年,韶关就井喷式地产生了三个全国劳模,全部来自工矿界;仅仅在曲仁煤矿,就先后涌现出了“全国劳模”周本荣,全国劳模、广东省特等劳模、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曹庭顺,全国劳模、全国“三八红旗手”吕巧花等一大批先进人物。就事业的发展来说,追求卓越始终是韶关工矿企业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他们打造了一张张闪亮的产品名片和一项项领先本领域的发展成就。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计算机、电风扇、洗衣机、黑白电视机相继问世,成为广东之最;韶关工具厂在韶关最早开展质量管理(QC)活动,质量管理成效突出,受到了时任广东省委书记习仲勋同志的表扬;韶关风扇厂生产的风扇,可以在产品展示厅全年度全天候转动……所有这些,都成为韶关工矿企业追求卓越的最好见证。

  可以这么说,韶关工矿文化在很大程度上铸就了韶关的城市性格,韶关工矿精神深深地融入了韶关的城市血脉。回顾以往,已为陈迹;展望未来,任重道远。工矿精神,不仅是韶关过去的精神标示,也是韶关未来发展的精神动力。站在新的起点上,实现广东发展的总目标、完成广东发展的总任务,韶关必须承担起新的历史使命。在这一使命的召唤下,我们更要珍视韶关工矿精神这一宝贵财富,将其内化为推动韶关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重建韶关发展自信;转化为韶关各项工作的现实依循,再续韶关发展辉煌。如此,方能更好地接续老一辈韶关人的精神生命,更好地彰显工矿精神的真正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