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韶关市委党校创建于1952年底。1983年6月,中共韶关市委将原韶关地委党校和原韶关市委党校合并为中共韶关市委党校。根据形势发展需要,韶关市行政学院、韶关市社会主义学院分别于1995年12月、2001年12月成立,与中共韶关市委党校合署办公。根据《中共韶关市委办公室、韶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韶关市市直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方案和有关配套政策>的通知》(韶办发〔2013〕28号),中共韶关市委党校(韶关市行政学院、韶关市社会主义学院)为市委、市政府直属公益一类事业单位,正处级。
韶关市委党校位于韶关市武江区梅关路2号,依山傍水、风景如画、交通便利。校园主体占地104亩,连同配套用地共482亩,建筑面积约5.2万平方米,办学环境和条件一流,按智慧校园的标准,建有符合多层次培训需求的教学楼、图书馆、报告厅、食堂和学员宿舍楼,可同时容纳550人住宿、600人用餐、2000人上课。
近年来,在韶关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委党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校办学治校重要讲话及全国全省全市党校工作会议精神,按照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校工作的总体要求,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把党校姓党全面贯穿党校工作始终,自觉将党校工作与地方经济社会的改革发展稳定和干部教育培训的需要结合起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锐意进取,改革创新,充分发挥了党校干部教育培训、学习宣传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为韶关争当北部生态发展区高质量发展排头兵贡献应有力量。
二、基本任务
韶关市委党校是市委领导的培养党的领导干部的学校,是市委的重要部门,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作大局,以培养造就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为主要目标,积极发挥干部培训、思想引领、理论建设、决策咨询作用。其基本任务是:
(一)培训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公务员、国有企业领导人员、事业单位领导人员、年轻干部、理论宣传骨干、高层次人才、基层干部、党员,开展党校(行政学院)系统师资培训;
(二)加强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研究,重点研究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三)承办党委和政府以及相关部门举办的专题研讨班;
(四)开展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研究,承担党委和政府决策咨询服务;
(五)开展同国(境)内外有关机构和组织的合作与交流;
(六)参与党委关于党校(行政学院)工作政策以及干部培训计划的制定工作;
(七)完成党委和政府交办的其他任务。
三、机构概况
根据2019年10月中共中央发布的《中国共产党党校(行政学院)工作条例》规定,“党校(行政学院)是党领导的培养党的领导干部的学校,是党委的重要部门,是培训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的主渠道,是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重要阵地,是党和国家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和重要智库”。
根据2018年12月中共中央印发的《社会主义学院工作条例》规定,“社会主义学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治学院,是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联合党校,是统一战线人才教育培养的主阵地,是开展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部门,是党和国家干部教育培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机构编制
中共韶关市委党校(市行政学院、市社会主义学院)实行校(院)务委员会领导体制,设校委会委员7名,其中校长一名(由市委领导兼任),常务副校长1名,副校长3名,专职校委会委员2名。学校核定编制为76人,其中参公管理编33人,事业编43人;内设机构领导职数正职13名、副职14名。
(二)校(院)委领导
张 丽: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市委党校(市行政学院、市社会主义学院)校(院)长,领导校(院)全面工作。
雷能福:常务副校(院)长
协助张丽校(院)长负责校(院)全面工作。
杨 斌:市委党校副校长
分管市委党校培训科和广东南岭干部学院联络部、培训部,联系乡村振兴工作。
陈 雪:广东南岭干部学院副院长
负责综合协调、文秘宣传、后勤保障等工作,分管市委党校办公室、行政科和广东南岭干部学院保障部,联系岭南集团公司。
赵倩倩:市委党校副校长
负责组织人事、纪检监察、教师管理和机关党委工作(含老干部、共青团、妇女工作),分管市委党校纪检人事科、党建教研室、政治教研室、经济教研室、公共管理教研室、统战理论教研室。
陈伦盛:干部学院副院长
负责教学、科研管理和工会工作,分管市委党校教务科、学员科、科研办和广东南岭干部学院开发部。
(三)内设机构
1.办公室:负责处理校委会日常事务;负责综合协调、文秘宣传、机要保密、档案管理、对外联络、公务接待以及计划生育等工作。
负责人:石贵兴。联系方式:8966886
2.纪检人事科(机关党委办公室)
负责党员教育、党风廉政建设、纪检监察、来信来访、组织人事、工资福利、职称评审及离退休人员管理等工作;承担机关党委的日常工作。
负责人:李远胜。联系方式:8966098
3.行政科:负责固定资产经营管理、财务管理、水电、保洁绿化、基建维修、安全保卫、车辆管理等后勤工作;负责学校食堂和学员宿舍的管理等工作。
负责人:谭育健。联系方式:8966028
4.教务科:负责主体班次教学计划安排,教学行政管理、考核评教等日常工作;负责安排分校教学计划、师资调配等。
负责人:秦娜。联系方式:8966068
5.学员科:负责主体班次的学员管理工作,协同有关部门对学员进行考核考察。
负责人:黄明冰。联系方式:8966062
6.培训科:负责计划外班次的各类培训协调;负责信息化建设和信息技术装备的建设、维护与管理;负责干部网络学习的管理等工作。
负责人:黄晓晖。联系方式:8966896
7.科研办:负责科研课题的规划、申报和组织实施;组织开展理论研讨、学术交流活动;承担校学术委员会的日常工作;负责校(院)刊物的编辑出版;负责图书资料的管理工作,以及网上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的建设、管理工作。
负责人:段鹏飞。联系方式:8966095
8.党建教研室: 负责中共党史、党的建设等学科的教学与研究。
负责人:田千山。联系方式:8966060
9.政治教研室:负责政治学学科的教学与研究。
负责人:余超文。联系方式:8966080
10.经济教研室:负责经济学学科的教学与研究。
负责人:尚玉红。联系方式:8966086
11.公共管理教研室:负责公共管理、法学等学科的教学与研究。
负责人:于忠龙。联系方式:8966092
12.统战理论教研室:负责统一战线理论、民主党派史、民族宗教等学科的教学与研究。
负责人:文豪。联系方式:8966085
(四)师资队伍
韶关市委党校现有在编在岗人员65人,其中参公管理人员26人,事业编管理人员39人。事业编管理人员中,教师有32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9人、讲师17人、助教5人)。2019年以来市委组织部给党校调配了17名丹霞英才。此外,积极实施“借脑”和“引智”工程,党校师资库目前已有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央党校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知名教授学者及党政领导干部在内的师资共100多位,形成了一支政治坚定、数量充足、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党校师资队伍。
四、教学科研
韶关市委党校始终坚持党校姓党根本原则,始终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摆在干部教育培训的突出位置,不断强化主业主课,突出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积极开展党的重大理论、重大政策宣讲,党校教师已成为活跃在韶关厂矿、机关、企业、城镇、农村、部队、学校的宣讲主力军。据统计,2017年以来累计举办各类主体班次近百个,培训学员4.1万人,参与各类重大理论学习宣讲活动740多场次。
近年来,韶关市委党校不断创新教学课程和教学方式方法,积极打造红色教育品牌。充分挖掘和利用韶关红色资源的优势,先后开发了红军长征粤北纪念馆、粤北省委旧址、南雄梅关古道、仁化双峰寨等20多个现场教学点,打造了6条主题鲜明、独具特色的教学线路,推出了《红军长征粤北突围》《中共广东省委与华南抗战》等红色精品课程,以及基层党建、乡村振兴、工矿精神等一系列地方特色课程,逐步形成“红色为主、绿色为辅,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教学课程体系。
同时,主动适应时代发展和党校教育的现实需求,紧紧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不断加强理论研究。2017年以来,韶关市委党校教师在各类刊物上公开发表论文128篇;科研成果获奖16项;参加各类学术活动73人次,入选理论研讨会论文48篇;课题结项30项,课题立项49项。科研工作还紧紧围绕韶关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积极提供决策咨询服务。2018年以来,市委党校申报了韶关市委10个评估课题,顺利结项,科研资政成效明显。
五、分校建设
市委党校树立全市党校一盘棋思想,在加强自身建设的同时,充分发挥龙头作用,积极带动全市县级党校发展。一是在指导办学方面,把各分校副科级班次纳入市委党校的主体班,在学制设置、教学内容、教学计划、师资调配、教学考评和培训经费等方面由市委党校统筹。二是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加大师资培训力度,除组织外出学习外,还组织全市性的专题集体备课,特别是对现场教学教师,实行集体备课、集中打磨、考评上岗。此外,通过搭建市委党校师资招聘平台,为县级党校的师资引进拓宽渠道,帮助其壮大师资队伍,目前大部分县级党校均有全日制研究生。三是在校园建设方面,市委党校新校的建成,极大促进了县级党委、政府对党校工作的重视和关注。目前,各县(市、区)加大力度建设党校校园,同时充分挖掘利用当地红色教育资源,开发特色课程,提升办学内涵。
六、发展目标
展望未来,信心百倍。韶关市委党校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校办学治校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党校(行政学院)工作条例》,始终坚持党校姓党,质量立校、改革兴校、从严治校,围绕提升办学核心竞争力,努力推动党校实现高站位、高水平、全方位、全过程的高质量发展,为创建全国地级党校“一流红色学府”而持续发力,不懈奋斗。
地址:广东省韶关市武江区梅关路2号
邮政编码:512029
联系电话:0751—8966012
上一篇: 广东南岭干部学院简介
下一篇: 中共韶关市曲江区委党校简介(曲江分校)